基本信息

眼中之钉

发音:yǎn zhōng zhī dīng

简拼:yzzd

类型:贬义成语

结构:偏正式成语

用法:作主语、宾语;指特别厌恶的人

出处:《新五代史·赵在礼传》:“宋人喜而相谓曰:‘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!’”

解释:眼中之钉:比喻心中最厌恶、最痛恨的人。

示例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五卷:“所以金冷水见了僧人,就是眼中之钉,舌中之刺。”

眼中之钉

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,鱼肉百姓。百姓受尽欺压,十分痛恨他。当他被罢免时,宋州人奔走相告,相互祝贺:“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!” 传说,北宋真宗年间,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,把持朝政。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,丁谓深知寇准为官公正,刚正不阿,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,引发后患,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,后来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。 丁谓所为,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,不久,出现了一首民谣。歌中唱道:“欲得天下宁,须拔眼中丁;欲得天下好,莫如召寇老。”歌中的“丁”,指的就是丁谓。于是,“眼中丁”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。到后来,“丁”又演变成“钉”。

晋出帝时,以在礼为北面行营马步都虞候,以击契丹,未尝有战功。在礼在宋 州,人尤苦之;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“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!”既而复受 诏居职,乃籍管内,口率钱一千,自号“拔钉钱。”晋亡,契丹入汴,在礼自宋驰 至洛阳,遇契丹拽剌等,拜于马首,拽剌等兵共侵辱之,诛责货财,在礼不胜其愤。 行至郑州,闻晋大臣多为契丹所锁,中夜惶惑,解衣带就马枥自经而卒,年六十二。 汉高祖立,赠中书令。

比喻心中最厌恶、最痛恨的人。

眼中之钉:比喻心中最厌恶、最痛恨的人。

与眼中之钉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