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恨海难填

发音:hèn hǎi nán tián

简拼:hhnt

类型:贬义成语

结构:紧缩式成语

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

出处: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”

解释:恨海:怨恨如海;难填:难于填塞。比喻怨气难平。

示例:窦娥被冤杀,她恨海难填,立下三桩毒誓,虽可证明自己清白,但也让无辜的老百姓跟着糟了殃。

恨海难填

再往北三百里,是座神囷山,山上是带有花纹的漂亮石头,山下有白蛇,还有飞虫。黄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洹水。滏水也从这座山发源,向东流入欧水。再往北二百里,是座发鸠山,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。山中有一种禽鸟,形状像一般的乌鸦,却长着花脑袋、白嘴巴、红足爪,名称是精卫,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。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,名叫女娃。女娃到东海游玩。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,就变成了精卫鸟,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,用来填塞东海。漳水从这座山发源,向东流入黄河。

再往东北一百二十里,是座少山,山上出产金属矿物和玉石,山下出产铜。清漳水从这座山发源,向东流入浊漳水。

再往东北二百里,是座锡山,山上有丰富的玉石,山下出产磨石。牛首水从这座山发源,然后向东流入滏水。再往北二百里,是座景山,山上出产优良玉石。景水从这座山发源,向东南流入海泽。

又北三百里,曰神囷之山,具上有文石,其下有白蛇,有飞虫。黄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洹;滏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欧水。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詨。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,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。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又东北百二十里,曰少山,其上有金玉,其下有铜。清漳之水出焉,东流注于浊漳之水。又东北二百里,曰锡山,其上多玉,其下有砥。牛首之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滏水。又北二百里,曰景山,有美玉。景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海泽。

恨海:怨恨如海;难填:难于填塞。比喻怨气难平。

恨海:怨恨如海;难填:难于填塞。比喻怨气难平。

与恨海难填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