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不共戴天

发音:bù gòng dài tiān

简拼:bgdt

类型:贬义成语

结构:动宾式成语

正音:共,不能读作“ɡōnɡ”。

辨形:戴,不能写作“带”或“载”。

辨析:(一)~和“势不两立”;都有“仇恨深而不能并存”的意思。但“势不两立”还含有矛盾尖锐的意思。(二)见“你死我活”(699页)。
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有深仇大恨。

出处: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。”

解释:共:共同。戴: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。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。形容仇恨极深。

示例: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不共戴天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。

不共戴天

公元1138年,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,宋高宗、秦桧贪生怕死,准备降金。大臣胡铨写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表示反对:“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,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,然后诛杀金国使者。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。”

 

兵车不式。武车绥旌,德车结旌。史载笔,士载言。前有水,则载青旌。前有尘埃,则载鸣鸢。前有车骑,则载飞鸿。前有士师,则载虎皮。前有挚兽,则载貔貅。行:前朱鸟而后玄武,左青龙而右白虎。招摇在上,急缮其怒。进退有度,左右有局,各司其局。 父之雠,弗与共戴天。兄弟之雠不反兵。交游之雠不同国。四郊多垒,此卿大夫之辱也。地广大,荒而不治,此亦士之辱也。 临祭不惰。祭服敝则焚之,祭器敝则埋之,龟策敝则埋之,牲死则埋之。凡祭于公者,必自彻其俎。

形容仇恨极深。

共:共同。戴: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。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。形容仇恨极深。

与不共戴天相关的成语

与不共戴天相关的谜语

谜语 : 敌我 —— 打一成语

暂无详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