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
五月披裘

发音:wǔ yuè pī qiú

简拼:wypq

类型:褒义成语

结构:偏正式成语

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清高廉洁

出处: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卷上:“吾当夏五月,披裘而薪,岂取金者哉?”

解释:五月披裘:比喻清高廉洁。用法较正式。

示例:云深何处高僧卧,五月披裘此地寒。

五月披裘

春秋时期,吴国的延陵季子到齐国游览。

正在玩赏风景的时候,延陵季子突然发现路上有东西闪闪发光。一看,原来是金子。

“一定是谁丢落在此的。”延陵季子想。恰在这时,对面有一人缓缓走来。

延陵季子抬头一看,只见来人手拿砍刀,肩扛扁担,原来是个砍柴的。只不过,这个砍柴的有一点与众不同:五月的天气已经很热了,但他却还披着皮袄。

延陵季子以为这个砍柴的既穷又精神不正常,便很可怜他。于是喊道:

“喂,砍柴的,把地上的金子拾去吧!”

想不到,砍柴人把刀往地上一扔,双眼愤怒地瞪着延陵季子,并狠狠地一甩手,训斥说:

“你这个人地位一定很高贵,可是目光却那么短浅;你看上去仪表堂堂,可是说话却一点礼貌都没有!”

“让你拾金子,难道不是好意吗?”延陵季子见那人盛怒,委屈地说。

砍柴人冷蔑地看着延陵季子,说:

“我夏天五月披着皮袄去砍柴,难道是拾金子的人吗!”

延陵季子一听这话,恍然大悟,连忙赔礼道歉:

“实在抱歉,我一时忘了您是隐逸贤土,失敬,失敬。请问您高姓大名?”

砍柴人冷冷地一笑,说:“你是个以貌取人的庸俗之人,我不值得告诉你我的姓名!”

砍柴人说罢,丢下延陵季子,昂然而去。

夫世间传书诸子之语,多欲立奇造异,作惊目之论,以骇世俗之人;为谲诡之书,以著殊异之名。传书言:延陵季子出游,见路有遗金。当夏五月,有披裘而薪者,季子呼薪者曰:“取彼地金来。”薪者投镰於地,瞋目拂手而言曰:“何子居之高,视之下,仪貌之壮,语言之野也!吾当夏五月,披裘而薪,岂取金者哉?”季子谢之,请问姓字。薪者曰:“子皮相之士也!何足语姓字!”遂去不顾。世以为然,殆虚言也。夫季子耻吴之乱,吴欲共立以为主,终不肯受,去之延陵,终身不还,廉让之行,终始若一。许由让天下,不嫌贪封侯。伯夷委国饥死,不嫌贪刀钩。廉让之行,大可以况小,小难以况大。季子能让吴位,何嫌贪地遗金?季子使於上国,道过徐。徐君好其宝剑,未之即予。还而徐君死,解剑带冢树而去。廉让之心,耻负其前志也。季子不负死者,弃其宝剑,何嫌一叱生人取金於地?季子未去吴乎?公子也;已去吴乎,延陵君也。公子与君,出有前後,车有附从,不能空行於涂,明矣。既不耻取金,何难使左右?而烦披裘者?世称柳下惠之行,言其能以幽冥自修洁也。贤者同操,故千岁交志。置季子於冥昧之处,尚不取金,况以白日,前後备具,取金於路,非季子之操也。或时季子实见遗金,怜披裘薪者,欲以益之;或时言取彼地金,欲以予薪者,不自取也。世俗传言,则言季子取遗金也。

比喻清高廉洁。

五月披裘:比喻清高廉洁。用法较正式。

与五月披裘相关的成语